• 专题首页
  • 第 四 届
  • 第 三 届
  • 第 二 届
  • 第 一 届
  • 第一届青年论坛
    何俊

    2009年12月10日,当我第一次踏上非洲苏丹人民共和国的领土,我的心里沉重、兴奋且百感交集。毕业4年以来,每一天所经历的以及为之努力奋斗的,在这一刻又将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,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新的。然而在面对完全陌生的面孔、陌生的环境,在兴奋和冲动之余,我心里想的更多的是,我将要如何更快地适应并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里,如何更好地锻炼和发挥自身能力,更好地为公司服务,不辜负领导的栽培、信任和厚望。虽然心里压力很大,但我一直都牢记着领导的叮嘱“人品第一、技术第二”,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。

    2009年12月10日至2010年3月10日,公司领导安排我担任中石油末站住宿楼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。在此期间,我除了每天做好所有的现场技术和协调工作之外,给我感觉压力最大的还是外语的学习和对外交流。

    初来苏丹,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语言交流问题,语言不过关,再强的技术能力也无法施展。但是也不能单单为了学习语言而耽误现场的施工任务,时间就是金钱,如何更高效合理地行现场施工和语言学习,成为了我当时要做的头等大事。

    于是我制定了一套学习计划。首先,白天尽一切可能把中英双语图纸上的内容搞懂,阅读并理解图纸上的每一句话,及时准确地把技术交底交代到现场工长手里,及时检验现场施工质量和进度,确保现场施工保质保量顺利进行。其次,晚上下工后,在安排好第二天工作以及相关施工内容后,学习一小时英语,一小时阿拉伯语。英语必须听说读写全面学习,阿语则侧重发音和词义理解。每天这一过程结束也就快凌晨一点了。在不断的进步动力催动之下,经过三个月的近乎魔鬼地狱般的充电,我已能熟练地用英语和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文字来往。也能熟练地用阿语和当地的相关人员进行任务安排和交流,包括同一些其他当地人员的日常交流。在略感辛苦的同时,更多的是欣慰和充实。通过大家的同心协力,3个月以来,项目进展顺利,主体工程提前完工。

    2010年3月11日至2011年4月10日,我担任中石油输油管道水工保护项目项目经理。对于水工保护项目,我是第一次接触,在接到任务后,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来能找到的相关文件学习,并通过领导和甲方的沟通安排,进行了第一次的管道巡线,在了解了一定的文字档案知识后,再通过现场直观地了解水工保护的施工内容,联想以前学到和了解到的其他水利保护以及石油输送的相关知识,对如何做好水工保护更有了深切的理解。

    在正式进驻水工保护项目项目部驻地后,我积极接收项目相关资料和文件,通过各种方式熟悉和了解同项目有关的所有事宜及惯例;另一方面,我积极同项目总监以及相关的甲方上层领导建立联系并牢固关系,这为之后的项目平稳顺利进行和业务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由于项目人员不多,因此我通过各种方式摸熟各个工人的脾气秉性以及技术特长,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安排以及思想疏导,尽一切可能确保项目所有成员在一种积极平和的气氛中,劲儿往一处使,心往一处想,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。通过这个项目,也让我对项目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,对项目管理的细节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。

    2011年4月11日至2012年2月,我担任苏丹巴里拉筑路项目项目经理。此项目是苏丹分公司的基石,是公司绝大部分产值的来源,我深感任务艰巨。巴里拉项目设备多,人员多,施工面积广,交叉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公司交流沟通多,施工条件特殊,旱雨季施工条件差异大,尤其在当地雇员管理上,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和可变性。

    抵达项目驻地现场之后,一方面我积极同前任项目经理进行沟通,熟悉项目基本情况。另一方面,我通过和各方面的相关工种进行沟通,熟悉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往的惯例。另外,由于现场施工范围广,我通过由近及远,由点及面的方式,亲自前往每一处施工现场,感性的认识每一处每一项施工内容,同现场和操作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交流,熟悉工作的每一个环节,并联系自己的经验和知识,深刻理解掌握现场施工技术,并提出完善意见,在和技术人员交流后选择性的改善和实施。

   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了解之后,我开始全面接手项目的管理工作。此时,我的工作重心也在逐渐转变。作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,我必须全面的管理项目,确保项目各方面的正常有序进行。因此,我的工作重点,是因人施用,把握全局,承上启下,团结周边,在了解了项目的运转和相关细节之后,一方面确保原有项目的正常有序进行,另一方面也要想尽一切办法,确保安全,扩大产值。

    巴里拉项目有其独特性。由于项目地处南北苏丹边境地区,时常面临一些社会公共安全事件,包括抢劫、恐吓、威胁等,甚至是局部战争冲突,也有一些生产安全方面的事件,包括路况差、当地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翻车以及生产设施损坏等。因此,作为项目管理者,一方面是尽力拓展业务,主要还是要通过各种安全措施,确保社会公共安全以及生产安全,另一方面则是要不断地给雇员进行公共安全以及生产技术安全教育,以安全保效益。

    由于巴里拉筑路项目人员众多,要具体到每一个员工不太可能。因此,在雇员管理方面,我实行因人施用、逐级管理的方式。通过对表现突出的个体的考察,对这些个体安排管理岗位和任务,由他们来细化安排以及监督执行,并给予适当奖励,以提高积极性。一方面用人不疑、疑人不用,充分发挥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积极性,群策群力,聚流成河,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。另一方面,也要通过自己的间或检验,确保管理不脱节,质量、进度上过关。

    一年多以来,项目进展顺利,业务不断拓展,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,当地雇员稳定,没有发生罢工事件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也不能忘记对语言的学习,每天进步一点点,积少成多,终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已经跨出了一大步。

    2012年2月以来,我被调回苏丹公司总部工作。此时,我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方式又再一次的进行了调整。身处办事处,要负责苏丹公司下属所有项目的协调和安排,这就要求自己必须有更大的全局观。由于之前对公司下属几个项目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,因此在对项目工作的协调和把握上心里有一定的分寸。在熟悉办事处的工作流程上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这让我在接手办事处工作时并没有感觉到吃力,相反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。当然,这不能作为骄傲的资本,相反,更需要我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。

    首先,要通过和领导的及时沟通了解,熟悉办事处的办事流程,尤其是在对政府以及甲方上层领导的沟通交流方面。通过观察领导日常的处事方法,在熟悉各方面领导之后,熟练掌握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,和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。

    另外,要确保办事处作为一级管理机构以及后勤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转,就必须熟悉和了解办事处的日常工作流程。熟悉和了解办事处的所有人员,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获取大家的协力支持,才能更好的提高办事处的运转效率。并且,在作出每一个决策之前都要深思熟虑,因人施用,用人于才,并不忘重点把关。

    另一方面,办事处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,那就是业务拓展。因此,在办事处任职不能放过每一个可能的潜在客户和项目。在通过广泛地沟通了解以及谨慎细致的落实,在有相对详细和把握后再报经领导批示。

    由于在办事处工作时间还不长,其他方面我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完善。

    时光飞逝、光阴如箭,转眼我已在苏丹度过了三个春秋。回想此段经历,我深感收获良多,有经验,也有教训。但是,这都将是我此生难忘的记忆,它不光磨砺、锻炼了我,让我成长,更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获益匪浅。

    不管今后遇到什么样的情景,我们都要保持一种不断学习、不断进步的心态,在工作的各个阶段,立足本职,把握当下,着眼全局,在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,谨小慎微,三思而后行,力争为公司完成好每一个项目,为公司赢取更大的利益。

    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,我们便是其中的一份子,一损俱损一荣俱荣。只有我们都视公司如己家,尽心尽力,同心同德,方能励精图治、众志成城。